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 (500字)

历史典故2021-01-13 21:45书业网

古诗词欣赏

1赤壁

杜牧 (唐代诗人)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词语解释

【赤壁 】地名,在今湖北省。 【折戟】指折断的戟。

【销】锈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前朝】以前的时代。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2、 参考译文

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蚀,我拾起磨洗一番,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

3、 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 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4、 赏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诙谐语气设想与史实相反的结局,借慨叹周瑜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5、 写作手法

1、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2、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诗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背景介绍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2、作品注释

(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2)巴山楚水:泛指今重庆和两湖一带,是作者当年接连被贬之地。

(3)二十三年:作者被贬外地到回归京城长安的时间约为二十三年。

(4)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5)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6)翻似:反而像。

(7)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9)长(zhǎng):增长,振作。

3、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4、整体感知

首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颔联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颈联诗人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主题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2)、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生事物无比美好。

3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2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3、主题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4、名句含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现了超然物外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的景色。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蕴含禅机,表达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之意。(点睛之笔)

5.相关问题

(1)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4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

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张狂,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着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酬报满城的人跟随太守观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酒意正浓时,胸怀还很开阔,胆气还很豪壮.鬓间虽已生出白发,那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符节去解救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遣冯唐似的人物来为我请命,让我再次受到中用呢?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入侵的敌人。

4、名句含义

“鬓微霜,又何妨!” 渴望报国的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渴望朝廷委以重任的愿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刻画了卫国杀敌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5、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4、豪壮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2、译文

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扬鞭催马向东去,从此我就漂泊天涯。

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待来年春暖雪融之时,化成肥沃的泥土,又去滋养新枝香花。

2、主题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2、 赏析

(1)“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及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

(2)“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誓死不忘报国的情怀。常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精神。(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

2、 暮春时节扬花落尽,杜鹃鸟声声啼鸣。听说你被贬龙标,一路将要渡过五溪。我把这颗

忧愁之心托与天上的明月,让它随着风儿陪你直到被贬的荒僻质地。

3、 内容及情感第一句:写景(漂泊无定的扬花,啼鸣凄厉的子规)点明了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第二句:直叙其事

第三、四句:抒情,借助想象视“明月”为知己,托付一片真情。

4、 主题

这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真切的关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美,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称赞

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安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

3、词语解释(1).“单车”二句:写轻车出使,慰问塞上将士。单车,轻车简从。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2).征蓬:飘飞的蓬草。 (3).孤烟直: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燧烟燃狼粪,取其烟直而聚,故云孤烟直。

(4).长河:指黄河。

(5).“萧关”二句:写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首将(护都)正在前线。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jì),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燕然,山名,今蒙古境内,代指边防前线。

4、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5、内容及情感

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的孤寂之情。

6、 赏析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即景设喻,借景抒情)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绘景—— 塞外风光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展现了大漠的苍凉、孤寂和壮阔,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1)诗中有画

1、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景物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2、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特征,仿佛抽象派作品。

3、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作者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 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2、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3、 主题

本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4、 赏析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一个个刻骨铭心的凄凉镜头,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内心的悲苦。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与“小桥流水人家”

形成对比, 凸现了背井离乡之人愁肠寸断的悲苦与寂寞。

9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聚集成这样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昏晓不同。远望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远看鸟雀归巢。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顶都显得很小。

3、 主题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体现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政治抱负。

10《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着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他的词只有六首传世,其中以《渔家傲》最为脍炙人口。有《范文正公文集》。

2、【译文】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丛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3、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南北季节变换之不同,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作者此处实借鸟写人,边塞将士见此情景不由发出了“鸟且如此,况人乎?”的感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暗含当时与西夏的军事斗争,形势紧迫。“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出宋朝处于不利地位的军事形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渴望回到家乡但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爱国的激情,壮志难酬的悲痛,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全都化成了这沉甸甸的七个字。构成了将军与征夫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又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

4、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感情:

作者借景抒情,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1、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译文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扬起风帆渡过大海。

3、表达的情感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4、名句含义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写出了仕途的艰险。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希望得到皇帝重用,建立一番功业。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诗人锐意进取的豪情。

5、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巧用历史故事

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12、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作者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

2、 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3、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4、名句含义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通感(移情于物)的手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表达忧国思乡情怀。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 译文:

酒梦里,我挑灯观赏宝剑,梦醒后只听到军营中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各种乐器一起奏出边塞雄壮的乐曲,沙场上正进行着秋季大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弦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多想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只可惜白发已经生了许多。

3、 名句含义: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2)沙场秋点兵(“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

(3)如何理解“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对偶和比喻修辞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场面)

4、表达的感情:

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5、写作手法:

词中着力铺写的梦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中挑灯看剑、人老白发平添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一、作者简介:

王勃 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时称“初唐四杰”

二、解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之:去,往。之任:去就任。蜀川:泛指蜀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之:去,往。之任:去就任。蜀川:泛指蜀地。

三、词语解释

阙:古代宫门两旁的望楼。城阙:这里指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即在三秦的拱卫下。三秦:指古代秦国的地域,在今陕西一带。秦朝灭亡后,项羽将秦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后世遂称这一带为三秦。

五津:蜀中的长江自湔堰至健为一段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为五津。

宦游: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

比:古代五家相连为比。比邻:近邻。

无为:不要,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四、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五、名句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

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六、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送朋友外出做官的路上对朋友的劝慰,表达诗人乐观豁达的性格及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练习] 1.为好友送行,人们常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摒弃了赠别诗常有的哀伤和悱恻,写得乐观开朗。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唐代诗人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二、题解及写作背景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三、 词语解释及含义

1)上半阙: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qùe):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大意: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2)下半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大意: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四、名句赏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诗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千古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五、中心思想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本词上半阙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半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探求人生哲理,进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情景交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表达出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拓展迁移

1、创设生活情境,回答问题。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来表达祝福?

(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2、交流课外积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