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2021-01-13 21:45书业网

?

?

? 酒文化长廊——轶事典故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千百年来,

酒之轶事典故数不胜数、多姿多彩;种种酒局,或惊心动魄,或极

尽风雅。酒,串演了一幕又一幕人生活剧。

? 1、斗酒百篇:中国的文人大都饮酒,而且豪饮,以诗人为甚,

酒场上,才能诗成有神,饮醉后,每有华章佳句。为首的,要算酒中仙

—李白。

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与酒结缘,以酒为伴,酒诗交融。得意时饮,

失意时也饮;求仕时饮,隐居时也饮;有钱时饮,穷困时也饮;无酒

不能食,无酒不能诗;他生于酒,也死于酒。

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自称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

杯”,又对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

妻?”当然能喝酒本身也不算什麽本事,酒囊饭袋也都是海量.李白

是每次酒醉之后,都有好诗,酊酩之中,才思泉涌,百杯下肚,灵感如

喷,有多少千古绝唱,就这麽产生了。

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以洗练的语言,素描的笔法,勾画了栩

栩如生的八位酒仙群像图,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李白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

酒中仙”。

据统计,李白现留于世的诗,有一千零五十首,其中谈到酒的,有一

百七十首,占16%。对李白来说,先有酒,后有诗,先是酒仙,后为诗仙.

2、白衣送酒:夏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九为阳数,月日相并,两九相逢,故为重九,或称重阳。

登高远眺,饮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两大风俗,古已有之。不少文人墨客以此抒发胸怀,表达灵性,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比如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重阳独酌杯中酒”。

东晋文人陶渊明,嗜酒好饮,然家中贫穷,不能常得。一年重阳节,家中无酒,只好摘菊盈把,携至野外,侧置久坐,凝思远望。忽见一白衣而至,原是官府给役小吏,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大喜过望,立地尽醉而归。后来人们以“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3、不拜将军:却说三国时代有个钟会,在家里是偷酒喝的老手,而且和他哥哥钟毓联手操作,但却不知往里添水,老爸看到坛子里的酒不喝自消,与日俱减,起了疑心。一天,他假装酣睡,看见两个儿子打开酒坛,故伎重演。不过钟毓喝酒之前,对天长拜,而钟会饮而不拜。

他们的父亲是何人?魏武、文、景帝的三朝元老,做过相国,太尉,太傅,是一代重臣。他问两个儿子为何拜为何不拜,钟毓说,喝酒是有礼数的事,所以我要拜。钟会说,偷酒喝是非礼之事,所以我不拜。长大以后,钟会出息了,在魏国作了官,直至镇西将军,成了司马昭的心腹。因为有小时候那段偷酒喝的事,于是就有了“不拜将军”的雅号。后来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称“不拜将军”。

4、酒池肉林:商朝历经几百年传到了第31代,就是商纣王。据说此人很有雄才大略,聪敏过人,且力大无比,能托梁换柱,力拔千斤。可是,他又嗜酒好饮,贪恋美色,喜欢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他

到女娲宫进香,看到女娲娘娘神像貌美,心痒如挠,夜不能寐,于是在全国选美,找到一个叫妲己的美人,为了讨好妲己,他下令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男女裸体,相逐其间,朝朝设宴,夜夜欢娱,长夜不眠,通宵达旦。 这个酒池有多大? 比现在的澡堂子大多了。据说大可行舟,酒够三千人同饮,酿酒剩下的酒糟堆积成山。结果呢,朝政混乱,纲纪堕落,民不聊生,诸侯叛乱。公元前1066年,姜子牙率周兵打到城门之外,纣王魂飞魄散,还要问:“朕何罪之有?”姜子牙历数他十大罪状,三条与酒有关:沉湎酒色,酗酒肆乐,酒池肉林。纣王自知气数已尽,大势已去,于是全身装满珠宝,登上摘星楼,焚火自尽,商潮从此灭亡。“酒池肉林”留下了以酒误国,以酒杀身的历史之鉴。

5、高阳酒徒:对好喝酒的人,可以称他酒民,酒士,甚至酒鬼,酒狂,但如果用”酒徒”,就有点不敬了。但也有例外,古代就有个自称酒徒的郦食其。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造反风暴,席卷全国。其中刘邦因为醉酒斩白蛇,有了名声,起兵反秦,为大富豪吕公所识,娶其女吕后为妻。刘邦本身是个酒徒,最看不起儒生,如果有儒生前来投奔,他都拒之门外。 却说有个高阳人郦食其,是一个无业游民,少有壮志,喜好读书,然家境贫寒,又贪杯嗜酒,怀才不遇,岁月蹉跎到了耳顺之年,垂垂老矣。这一天听说刘邦来了,决定去投奔。刘邦听说来了个儒生,便叫道:“什麽儒生,让他走人,没功夫跟他磨牙!”郦食其在外面一听,火来了,大喊:“我不是儒生,乃高阳一酒徒也!”

酒徒见酒徒,两眼泪交流。刘邦马上请郦食其进帐议事。当时刘邦

拥兵不满万人,要攻打陈留,正苦于无计。 郦食其出了个里应外合的主意,并进城作了内应,一举得胜。后来, 郦食其又为刘邦支了许多招,瓦解诸侯,游说四方,出谋划策,创下了汗马功劳。

从此,“高阳酒徒”一词不胫而走,家喻户晓,凡好饮贪杯、狂放不羁之人,都以此自喻。

6、载酒问字: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年轻时以写辞赋闻名于世,为汉赋四大家之一。经大司马王音举荐,待诏宫廷,汉成帝特别赏识,授职给事黄门郎。但是历经两朝,未得升迁,心情郁闷,思想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说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从此弃之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有几部大块头的巨著, 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还有一部《方言》,是研究西汉各地方言的。

杨雄学富五车,才思敏捷,但生性木纳,不善交际,又素来口吃,所以门庭冷落,但他有一个本事,特别能认生字,僻字、怪字,从来难不倒他。远近人士,凡有不懂之奇字,不明之古事,都前来请教。人们知道他嗜酒好饮,所以就带着好酒佳肴,边饮边讲,于是就有了”载酒问字”之美谈。后杨雄因刘?保ㄍ趺?惫?α蹯У亩?樱┲?福?陨蔽此欤????陌徒崽趾猛趺А?上б淮?o7绻堑奈娜?落了个晚节不终、贻笑千古的下场。后人有诗云:才高学富算文豪,一落尘污竟失操。载酒问字美谈在,千秋笔伐总难逃。

7、文君当垆:景帝时, 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武骑常侍,因不得志,

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爱慕之情。相如、文君倾心相恋,当夜即携手私奔。相如一贫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孙怒其败坏门风而不分给她一文钱。两人只好变卖所有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每日,文君淡妆素裹当垆卖酒,相如赤背短衫洗涤酒器。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一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卓文君写《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卓文君也成为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卖酒人。如今,当年的酒肆已成了文君公园。园内有一口古井,相传是当年文君汲水酿酒之井,因此叫“文君井”。文君井有一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 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 再休说, 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8、以茶代酒:在酒场上我们常常听到冠冕堂皇的一句话:“以茶代酒”。不喝酒的人,既推托了酒,又表现得雅,还不失礼。这个成语来自三国东吴的末代国君孙皓。

孙皓是一个好酒之徒,经常摆酒设宴,群臣作陪。他的酒宴,一摆就是一天,而且有一个规矩:每个人以七升为限,不管你会不会喝、能不能喝,七升酒是必须见底的。

群臣中有一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孙皓是个暴君,说一不二,动辄杀人,但是对韦曜却格外照顾,看着他喝不动了,就让人悄悄给他换上茶, 韦曜心领神会。这韦曜是何人?他原来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也就是太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地位相当特殊。而且当时韦曜正奉命写孙和的回忆录,孙皓还指望着他在里面美言自己几句呢,当然也不想看他一个人喝不下酒搅了大家的兴,就偷偷使出这“以茶代酒”的一招。

可是这韦曜有点不识相,竟要批评孙皓,说他在酒席上总是“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这样“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回忆录里还揭露了一些孙皓见不得人的丑事。孙皓终于被惹火了,公元273年,把韦曜投入大狱,不久杀了头。孙皓可以说是以酒误国,遗臭万年了,没想到还留下了一个“以茶代酒”的典故。

9、瘾酒亡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因酒而亡国的事件屡见不鲜,南陈王朝的末代皇帝陈后主就是典型的一例:

陈后主名叔宝,是个不懂国事,只知饮酒作乐的君主。按说他是个

文人,喜欢舞文弄墨,填词作曲,颇有文采。“九酌忘物我,十酌忘凌霄。宁学世人醉,安见王子乔”。 他的好酒,可以说带点雅兴。比较有名的一首要算他的“玉树后庭花”。 聚集在陈叔宝身边的大多是不理政事的文人骚客,甚至还有十几个才色兼备的“女学士”,通函墨,懂诗书。他们把写的诗配成曲子,找了一千个宫女演唱,乐此不疲,通宵达旦。就在这时,北方统一,建立隋朝,杨坚称帝。经过养精蓄锐,秣兵励马,隋朝集五十一万大军,兵分八路,乘几千艘黄龙大船沿长江东下,讨伐南陈。此时,陈后主和他的一帮文人、宠妃们正喝的七颠八倒,不醒人事,前方星夜赶路传来的急报,他连拆都没拆,就顺手扔到了床底下。谈笑间,百万雄师过江,

从攻陷南朝,陈后主只好做了俘虏。因饮酒,亡了国.因瘾酒,亡了国。

此长达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结束,中国进入大统一的隋朝。

10、箪醪劳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其实,还有一件东西在他雪耻复国中至关重要,功不可没,那就是酒。 公元前 492 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群臣聚集送他到浙江边。大夫文种上前敬酒献肉,依依惜别。勾践想此奇耻大辱,举杯垂涕,仰天叹息,默无所言,竟喝不下去。文种说,“请大王干掉这杯酒,你永远是我们的万岁之君。”

有了这杯酒垫底,还有什麽苦酒不能喝?在吴三年,勾践受尽欺凌,忍辱负重,终于取悦于夫差。期满之后,吴王大纵酒于文台,勾践上酒辞“奉觞上千岁之寿”、“觞酒暨升,永受万福。”这时他的心

里燃着复仇的烈火。

勾践回到越国,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只为报仇雪耻,兴国灭敌。“非后手织不衣,非王手种不食”。然后把增加人口当作第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奖励生育的措施。其中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品,史无前例,开天辟地。“壶酒兴国”的典故就来于此。

经过十年休养生息,韬光养晦,越国在酒的滋润下人丁兴旺,粮库丰盈,兵精马壮,上下同心,迎来了出兵征讨吴国的这一天。

出发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刀山剑林,同仇敌忾。紧接着,父老乡亲们向勾践献酒,有人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存酒,有人说是全国仅有的一箪酒。此时的勾践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把酒倒在河的上流,顿时酒香弥漫,水浓如酒,他与将士们一起俯身河畔,迎流共饮,于是士卒振奋,勇气倍增,历史上称为“箪醪劳师”。箪者,盛酒的圆形竹器;醪者,醇酒也。

在这之前,勾践还略施小计,献出大量美酒给吴国,那边是醉酒狂饮,喝得昏天黑地,积瓶成山,造就了现在杭嘉湖平原上的“瓶山”。就这样,一边是酒助民心,酒长士气;一边是酒地花天,醉生梦死。于是越国一举灭了吴国,勾践成了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

11、醉捞江月:在李白醉酒的典故中,最脍炙人口的要算是”醉捞江月”了。

在一个明月当空,水波不兴的夜晚,李白与好友相邀在采石江畔

赏月聚饮。玉盘高挂,月光如洗,既添酒兴,又助诗兴。酒至正酣,诗意正浓,远处飘来一片云,遮月而过,顿时一片阴影。李白大吃一惊,驻盏停杯,抬头呼叫:“月亮呢?”朋友见他醉意惺忪,逗他说:“掉到江里去了!”

李白乃是性情中人,一听月亮落水被淹,性命交关,急了,顺手抄起一坛子酒,跳上江边的一条小船,“我去把月亮捉回来”,摇着小船向江心而去。

云过月出,银光轻柔.平静的江水里投映着洁白的月亮。李白忘情了,咕咚咕咚几口酒,俯身下去捞月。一道水波溅起,银盘碎了。正不知所措,看着发呆,一阵狂风吹来,船翻浆落,李白已是身落水中。 有一种说法是,李白再也没有上来,从此不见踪影,销声匿迹。但这种说法已经被否定.根据学者的考证,李白55岁患上脓胸穿孔,不治而卒,终年62岁。

不管怎麽说,李白留下了无数的吟月诗篇。月的晶莹高洁, 月的洒脱超然,月的冷漠孤傲,月的圆融饱满,是他凡心顿释,俗念全消,成了他咏之不尽的意象。酒给他酣,月令他醉;酒让他醉,月使他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酒在杯内,月在酒里,诗在月中。诗、酒、月,三位一体,有明月相伴,有美酒相随, 李白,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中。

12、酒浇垒块: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和酒有关的典故特别多。用现代人的话说,阮籍是一个痞子文人。 放浪佯狂、违背礼法, 傲然

独得,任性不羁, 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这就是史书对他的描述。 古人曾把阮籍和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相比,两人都善作赋写诗。 东晋有个文人王恭,与他的同族王忱常在一起饮酒,谈古论今,品评名人。有一次王恭问道:“别人都拿阮籍比司马相如,你以为如何?” 王忱回答说:“要论文才,两人相差无几,不过阮籍胸有垒块,要靠酒来浇。”

这里的“垒块”,指的就是郁愤不平之事。阮籍所处的时代,曹氏和司马氏两大家族明争暗斗,政治形势十分险恶。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只能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 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酒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以酒浇郁,纵酒佯狂,成了他的生存之路。 别看阮籍在行为上狂放不羁,怪诞不经,法理不拘,在政治上他却是非常稳重,小心翼翼,不越雷池。酒是他医治痛苦彷徨的良药,应付复杂局面的法宝。司马昭要拉拢他,派自已的心腹钟会来游说,阮籍只是饮酒,一杯又一杯,一言不发,钟会无奈,悻悻而去。

阮有一女,容貌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阮籍左右为难,答应吧,落得个攀附权贵的坏名声;不答应呢,得罪了司马昭,性命不保。于是天天醉酒,提亲的人一来,他已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了。这样一连六十多天,宿酒未醒。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

13、与豕共饮:阮籍有一个侄子,叫阮咸,也是一个任达不拘,诞酒浮虚,纵情越礼,嗜饮如命的人物。在竹林七贤中,他算一个,和阮籍二人并称“大小阮”。

阮咸最有名的一件事,可以看出他如何蔑视礼法,如何率真纯情。 那年他正身居母丧,衣着孝服,在家里会客。忽然有人来告诉他,他姑姑家的鲜卑族女佣被姑姑带走了,已至城外。原来这女佣和阮咸有主仆之恋,姑姑已经答应把女佣留给他,但趁他不在,却把“心上人”带走了。

阮咸一听,急了。向邻居借过一头毛驴,飞身上驴,快驴加鞭,急匆匆追了过去。见面后,两人情情切切,海誓山盟。随后身穿素衣孝服的阮咸和花里胡哨的鲜卑女佣共骑一头毛驴,大摇大摆地回来了。这女佣后来为阮咸生了一个儿子叫遥集,也是西晋时期一个著名学士。 在当时,这件事对阮咸的影响很大。重孝之身,主仆之分,男女之别,胡汉之情,样样都违背礼法,为世人所不容。于是,阮咸声名大恶, 长期“沈沦闾巷”,不能作官。

郁郁不得志的他,就酗酒度日,狂饮为乐。古人饮酒,有很多讲究规矩,他却全然不顾,只求痛快。有一次,他拿个大盆盛酒,放在当街,招来一伙人一起喝。围着大盆,席地而坐,没有酒菜,也不用酒杯,就用手捧着往嘴里送。酒至正兴,手舞足蹈,忽然从哪家跑来了几头猪,闻到酒香,也来凑热闹,又拱又挤。其他人忙着赶猪,回过头却发现一头小猪正把嘴伸到脸盆里“吧几吧几”喝着。阮咸不但不恼,反而拍手称快,兴致更高,和猪抢酒,也把头伸进脸盆,学着猪喝。还振振有词地

说:“天地造化万物,本无贵贱之分,为什麽不能让猪也喝两口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

“与豕共饮”算不上美谈佳话,但是也作为饮酒史上一个小插曲流传千载,和阮咸的名字紧紧连在了一起。

14、刘伶病酒:竹林七贤中,真正能喝酒的是刘伶,字伯伦。这个人没有任何别的本事,就是喝酒。他的一生,与政治无缘,与诗词不沾,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靠酒留名的人。在他的《酒德颂》中,说自己“衔杯漱醪,枕曲籍槽,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忽尔而醒,唯酒是务,焉知其余”。“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倒也是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后世苏东坡拜读之后,不禁感叹:“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

刘伶好酒嗜饮之佚闻趣事,说不尽道不完。他出门远行,要乘鹿车,带一坛酒,边走边喝。仆人跟在后头,肩扛一锄,刘伶对他说:“我喝醉了,你不用管我。我若是醉死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了。”

在家里喝酒,更是放浪形骸,不拘礼节。醉酒之后,脱个精光,在家里”裸奔”。

妻子虽然贤惠,但也有忍无可忍的一天,把他的酒倒了,酒杯也砸了。可巧刘伶酒瘾来了,称之“病酒”。没着没落,抓耳挠腮,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于是缠着妻子讨酒喝,并向妻子保证,祭祀完鬼神后立马戒酒。妻子信以为真,就叫人准备了酒菜。刘伶跪下来,眼盯着酒瓶子,口中念念有词:“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斛,五升解醒。妇人

之言,切不可听!”说完就风卷残云,把祭祀的酒肉一扫而空,喝光吃尽,然后倒头便睡,一醉不醒!

有人把这个典故说成”刘伶醉酒”,“刘伶好酒”,其实不可,应该是“刘伶病酒”,一个“病”字,传神、贴切,恰到好处,入木三分。

15、盗杯不罪: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一个皇帝,恐怕要数宋徽宗了。他作为太上皇,和儿子宋钦宗一起,被金兵所虏,成了人家的阶下囚,关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 北宋从此灭亡,奇耻大辱,磬竹难书。要说最有才气的皇帝,也要数宋徽宗,如果不当皇帝,他可以当之无愧为古代伟大的画家和书法家。

他通百艺,精音律,工书画,是北宋顶尖画家之一。他的“柳鸦芦雁图”,神采奕奕,恬静雅致。“芙蓉锦鸡图”,华美细致,传神逼真。”“雪江归??图”,空旷开远,错落有致,都是传世珍品。他的楷书”瘦金体”,独步天下,堪称一绝, 至今后人不能企及。

他把国家大权交给蔡京,童贯等奸臣,自己只管寻欢作乐。有一年的元宵节,宋徽宗大悦,下令开宫赐酒,人得一杯,不分男女,一律以皇宫的金杯为器。

此时宫外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大家都要尝尝御酒是什麽味道,看看金杯是什麽样子。

忽然卫士抓来一个年轻女子,压至御前,她的罪名是盗了皇帝的金杯。这可是杀头之罪。现场人山人海, 鸦雀无声,大家都为这个女子捏着一把汗。只见她跪拜在皇帝面前,不慌不忙,背出了一首诗: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酒杯作证明。”

风流皇帝听后大喜,好一个不寻常的女子,好一个不寻常的理由,高兴地下令把金杯赏给了她,派卫士送她回家,留下了一段元宵佳话。

16、酒不及乱:圣人孔子也是个贪恋杯中之物的主儿。东汉王允在《论衡》中说:“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晋代葛洪在《酒诫》中更称“嗜酒无量,仲尼之能”。还有一首《楚州酒人歌》说:”淳于为酒伯,仲尼为酒王,陶潜李白坐两厢,糟粕余字蹲门旁。”孔子好酒,看来是众口一词的事实。

有一天,孔子去拜会道派师祖老子,想跟他喝一杯。原来这老子李耳也是一个有名的好酒之徒。他的家乡河南鹿邑县有一条古宋河,虽然不宽,清澈见底,两岸的不少人家,用它酿酒,以枣子集最为有名。这一天孔子带着几个弟子,风尘仆仆,不远千里,赶到鹿邑,说是会会老子,其实心意在酒。一进枣子集村,就闻到阵阵酒香,沁人心脾。看到一个酒店,挂着一副对联,上写着:“天不管地不管,酒馆;喜也罢,愁也罢,喝吧”。原来这就是当年老子喝酒的酒店。

酒上来了,孔子和弟子们倒了一杯又一杯,取之不尽,饮之不绝。不觉已是月沉西天,夜阑更深,师徒几个已是神态朦胧,醉意盎然了。 第二天清早醒来,头不晕,胸不闷,口喷香,精神爽。孔子一向言谨行慎,唯礼是从,恪守中庸之道,没想到在枣子集竟然开怀痛饮,喝醉

了酒,所幸的是没有举止不当,乱性失常。他做了个深呼吸,说:”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

圣人就是圣人,一句顶一万句,“酒不及乱”,给后人定下了酒德的基本规范,喝酒不必设量,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不乱为限。

17、醉计试将: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诛杀功臣出了名。没有杀的,也要再三考察,设计试探,确定他是否忠心。他相信酒后吐真言,经常用醉计试探大将。

开国元勋、兵马大元帅徐达,从22岁就跟着朱元璋,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朱元璋称帝后,以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对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他极不放心。有一天请来喝酒,从黄昏喝到深夜,劝了一壶又一壶,赐了一杯又一杯,徐达岂敢不受,最后酊酩大醉,不醒人事。朱元璋传令内侍:“扶中山王去旧内安寝!”

这旧内,本是明王朝建立前、朱元璋称吴王时住的地方。睡在那里,岂不是亵渎圣君,犯上作乱?半夜,徐达酒醒,一看这是旧内,吓得汗流如注,魂飞魄散,滚到宫殿台阶下,向北连拜两拜,又磕了三个大响头,“臣有死罪,臣有死罪!”口呼不停,跌跌撞撞地出了宫。 朱元璋听了这事以后,开怀大笑:“徐达果无二心!”让他过了关。 另一个开国功臣郭德成,妹妹又是朱元璋的妃子,也没逃过醉计试探。一天,朱元璋请他到宫内饮酒叙谈,灌他到醉意盎然的时候,命人拿来两锭黄金,偷偷塞到郭的手中,悄悄说:“好好拿着,回去勿告诉他人。”郭德成表面醉,心里明。这哪里是什麽赏赐,如果抓个藏金而出,还不就脑袋搬家?他一面毕恭毕敬,谢主隆恩,把黄金装在靴筒里,一

面打着算盘。一出宫门,郭德成马上醉态百出,踉踉跄跄,扑通一下摔倒在地。顺手把靴子脱了,那黄澄澄的金子咣啷就掉了出来。守门官吏见状,将其拦住,派人飞报皇帝。朱元璋说:“不必见怪,是朕赐予他的。”郭德成放走了,朱元璋心中暗喜:这是一个实诚人,可靠!

18、 妒妇下酒: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一员骁将,体貌奇伟,豹头环眼,力大无比,长臂善射,任中翼大元帅。

别看他打仗每战必先,杀敌无数,在家却饱受“妻管严”之苦。常结婚十多年,仍膝下无子。朱元璋明白爱将的苦衷,就赏给他两个宫女,以传递香火。可是老婆对他管束甚严,哪有他与这两位宫女接近的机会?

有一天早晨,一个宫女端来洗脸水,常遇春看着她又白又嫩的小手,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好白的手啊!”他哪里想到,还是会隔墙有耳的。

下朝回来,老婆满脸堆笑,说:“我送你一件礼物,你一定会喜欢的。”说着拿出一个非常精致的小盒子。常遇春满腹疑云,受宠若惊,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早晨自己称赞的那双白手!老婆接着又摔了一句话:“喜欢就经常摸模吧!”

常遇春如五雷轰顶,这一惊吓可了不得,从此他总是神情恍惚,魂不守舍。朱元璋看出来后,逼他交代怎麽回事,他只好实情以告。朱元璋哈哈大笑:“宫女我有的是,你可以再挑两个。赶明儿我请你喝酒,给你压惊。”

这回喝酒有点怪,下酒菜只有一碗汤。“喝吧,这是我专门叫人做

的妒妇汤,味道好极了。”“豆腐汤”?没看见豆腐啊。“杜甫汤”?也没听说老人家留下什麽煲汤秘方啊。要麽就是“多福汤”,皇上用心良苦,愿我多子多福啊。汤的味道蛮不错的,常遇春就下着酒喝了。 常遇春离席时,侍人送来一包东西,说:“这是皇上给每位大臣的,叫悍妇肉,回去一定亲自交给你们的内人。”

回到家,马上向夫人展示皇上的御赐,可是那里也找不到,一问仆人,才知夫人被皇上带走了,大卸八块,分给群臣,一小部分下锅煲汤了。常遇春瘫坐在地上,心惊肉跳,呕吐不止,后来暴病而亡,年仅四十。

19、不受樽酒:孔子的孙子子思一心做学问,生活相当拮据,有时甚至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一次,他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躺在床上,昏睡度日,不能著书,也无神思考。正在这时,他的朋友季孙亲自驾车,满载以粟,前来救急。子思开门迎客,大喜过望,“先生雪中送炭,孔?澄夜Ь床蝗绱用?全都收下了!”

第二天,他正在家狼吞虎咽,又来了一个朋友叫子或,挑着一副担子,一个筐里放着一串烤肉;另一个筐里是一只酒樽,盛着美酒。子或正要取出他的礼物,子思却一摆手,做了个揖:“先生的好意我领了,恕孔?巢荒苁艽死?”

子或感到疑惑:“这我就不明白了。昨天季孙送来两车粟,你收了,今天我送来一樽酒,你却拒我门外。这不是取多而辞少吗?于义不容啊。 再说季恒子和我都是你的朋友,你厚彼而薄此,于情也不合。我

一向主张助人为乐,不图后报,借人遂忘之,与人如弃之,如今你无我有,你无故不受,于理又不通啊。”

子思回答道:“先生息怒。孔?澄也恍叶?叮?良袄ХΓ??允芩?因为是生命之必须。而酒肉是宴席之物,不是现在的我应该追求的。才有温饱,就思饮宴,此乃不义也。违背良心做不义之事,而又不和朋友说心里话,那才是无情啊。我受礼不为富贵,拒礼只因不需。我听说,送人不需要的东西,不如弃之于沟壑。孔?乘淦肚?总还不愿意以身为沟壑,这就是我做人的原则呀。”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喝十年酒。子或心悦诚服,挑着担子回去了,留下了一段子思贫穷不能移的佳话。

20、酒有别肠:五代十国时, 周国帝王王羲身为一国之君,唯知纵欲,好酒乐饮,不恤政事。有一次请群臣喝酒,所有大臣都不胜杯酌之苦,烂醉如泥,只有一个周维岳,身材矮小,但酒量奇大,依然精神抖擞,若无其事。王羲大惑不解,问身边的人说,“维岳身甚小,何饮酒之多?”左右告诉他说:“酒有别肠,不必长大。”意思是,喝下去的酒另有肠道收着,只要酒肠大就行了,喝多喝少与身材高低胖瘦无关。

从此以后,说某人酒量大时,就用”酒有别肠”来形容。

21、兰亭流觞:提起书法,“书圣”王羲之无人不知。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行草书《兰亭集序》,来历与酒有关,其典故至为风雅。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名流高士四十二人,来到绍兴城外兰

亭聚会。江南三月,晴空万里,惠风习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溪,景色宜人。雅士们这回玩的是“曲水流觞”。

他们用的酒具叫青瓷羽觞,盛行于东晋,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半月形耳,状似鸟之双翼,故得其名。四十二个人列坐在曲折蜿蜒的溪水两旁,书童把盛着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觞在谁面前停下了,谁就得按照原先定好的题目赋诗一首,若吟不出,就罚酒三杯。 当日收获颇丰,共三十七首诗.。酒尽曲终,大家依依不舍,兴致犹高,把诗汇集起来,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兰亭盛会。王羲之乘着酒兴,铺好蚕纸,即席挥墨,欣然命笔,写下了三段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的顶峰,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的瑰宝绝品。

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的书法推崇备至,唐朝形成追求“二王”的狂热。《兰亭集序》叫他爱不释手,卷不离身, 曾多次题跋,一直到他死时竟成了陪葬品,埋入昭陵。 而这个陵墓在五代时被一个叫温稻的军阀盗掘了,《兰亭集序》真迹从此永远失传。

22、醉颠画僧:“清初四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属于“悲情画家”,后来的郑板桥、吴昌硕、潘天寿、张大千、齐白石、李苦禅等人,都深受他的影响。

八大本名朱耷, 是明太祖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用的文号。朱耷十九岁时,崇祯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从此明朝不复存在。他初为僧,继为道,后而还俗。亡国之恨,时时盘恒于心头,复明无望,悲不能禁,痛不欲生。朝廷更迭而不愿屈从附和, 矢

志守节而不能力挽狂澜, 便染上了狂疾。奇怪的是,治这个毛病的只有酒,市人醉之以酒,大口灌他,才能让他安静下来。这就是八大的以醉治颠。

悲愤于世,寄情于墨,造就了八大这位伟大的画家。他是一位写意画的大师,笔简形骸,墨色超脱,淋漓痛快。他的画,构图奇特,感情强烈,画中有话,画为心迹,寓意深邃,内涵复杂,奇异怪诞,不泥成法。故国沦亡的悲痛,对清朝权贵的愤慨,都在其中。用他的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枝叉到,留得文林细揣摩。” 八大好酒,但量不大。好酒下肚以后,他神采飞扬,颠狂皆无,欣然泼墨。他作画很怪,令人匪夷所思,有时拿个破笤帚横涂,有时拿个脏抹布竖抹,脏兮兮乱糟糟,观者目不忍睹。然而等他捉起画笔,画龙点睛,只用数笔,或成山林丘壑,或成花鸟竹石,无不如妙,一画就是十几幅。此时他是醉是醒?他的颠是真是假?没人能解这个谜。这就是八大的以醉为醒。

他的署名“八大山人”四个字连起来,就像”哭之””笑之”,意喻欲哭无泪,欲笑无由。他的每幅画签押都像一个“龟”字,其实那是“三月十九”四个字,明朝是在那一天灭亡的。

八大山人就是这样一个奇才怪才,醉颠画僧。亡国之情激励了他,杯中之物滋润了他。

23、清圣浊贤:人们都知道曹操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推断他一定是个好酒之徒。殊不知他是不许人喝酒的,而且还杀了反对禁酒的人。

东汉末年,曹操是北方一霸,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十三年,曹操拜了丞相,起兵征讨,适逢北方荒灾,大旱缺雨,收成锐减,筹粮困难。可是那时民间酿酒、饮酒之风正盛,用去大量谷米稻黍。曹操于是下令禁酒,张贴告示,设吏稽查,不许喝酒、造酒、买酒、卖酒,如有违抗,严惩不贷。

虽然如此,但是老百姓还是偷偷地照样喝酒。那时的酒有“三酒五齐”之说,分“清酒”和“浊酒”,由于”酒”字成了忌讳,人们说话时就用“圣人”代表“清酒”,用“贤人”代表“浊酒”,喝“清酒”喝醉了叫“中圣人”??

当时有一个人叫徐邈,为尚书郎,却不以身作则,经常偷着喝酒。他的属下赵达有一次问他军务之事,他醉醺醺的迸出了一句:“我刚中了圣人。”曹操得知后大怒,要军法处置。幸好有个鲜于辅,替他说情,说:“大人有所不知,现在喝醉酒的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性情一向谨慎,这次是偶尔学学别人的醉话啊。”曹操长了见识,放了他一马,得以免罪。

于是就有了成语“酒喻圣贤”、“清圣浊贤”。后来许多文人写诗填词提到酒时,也用“圣贤”借代。如李白有诗:“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圣贤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在反对禁酒上,敢于公开叫板的人就是孔融了。这孔融是个大酒徒,他的名言是“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曹操禁酒,他带头反对,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酒禁书》, 说“尧非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圣人都喝酒,喝酒好处大,禁酒不合古训,不得

人心。对曹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曹操恼羞成怒,把孔融投进大牢,不久就杀了,还捎带了他两个儿子。留下一句有名的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孔融被杀了,历史上又多了一个因酒而献身的人物。

24、萧规曹随: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大汉王朝就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

幼小的刘盈继承皇位后,相国萧何积劳成疾,重病不愈,不久就去世了。接替相国位置的是曹参。刘邦死时有遗诏,萧何生前有推荐,这个位子非他莫属。奇怪的是,曹参这个猛将上任以后,没有点起“三把火”,却来了个“新官上任三壶酒”,每天日夜饮杯,醉眼惺忪。上朝不是打盹就是打哈欠,官员将领们堵他的家门,他是兵来酒挡,将来也酒挡,谁来都是一句话:“请进,有酒!”扭住不放,一杯一杯地碰,一杯一杯地干,不喝个烂醉如泥,不放回去。相国府的后花园成了官员们饮酒作乐的酒馆酒吧。积压的公文堆积如山,他不看一眼,奏请的急件连篇累牍,他置之不理。他见人最常说的话就是“喝酒”。

上行下效,宫廷内外,一片豪饮之风。最后,连日夜沉醉在酒里的刘盈也看不过去了。就把曹参叫来问话。曹参反问刘盈: “陛下自认为在贤明方面,与先皇比如何?”

“朕哪敢与先皇相比!”

“那麽陛下认为我与萧相国,哪个更贤明?”

“说实在的,你不如萧相国”

“陛下讲得非常对,我们是不如他们。既然高皇帝和萧相国制定了非常完美的法令规章,臣的任务就是递守职位,按既定方针办,维持这套制度,让它化为习惯啊。”

好一个“萧规曹随”!刘盈茅塞顿开。原来曹参是有意降低政府效率,使吕后一党急于改变行政制度的种种努力被搁置,被延误,从而维持一个安定清静的政局。这一招实在是高明。

曹参当相国期间,无为而治,清静理国,坚守善法,以静制动,使得老百姓得以休息养生,安居乐业,在那个表面平和,实则波涛汹涌的年代,不愧是一个好的掌舵者。

“萧规曹随”,以酒治国,以醉治国,留下了千古美谈。

25、罚酒赏器:要说古代喝酒的牛人,唐朝的裴弘泰可以算一个。 这个裴弘泰只是在山南东道一个管理驿站的小官,没有人知道他能喝酒。

有一天山南节度使裴均下来视察工作,举行个工作酒宴,裴弘泰也是被邀请的一个。可是等他接到通知的时候,酒宴已经快开始了。 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进了宴会厅时,还是迟到了。裴均满脸怒气地斥责了他一顿。原来这裴均是裴弘泰的叔叔,怪侄子不给他露脸争气。大边劝边起哄说,“他来迟了,罚他酒就是了”。

裴弘泰心里偷着乐,装得一副赶鸭子上架的样子,说:“我认罚,不过有一个条件,凡是我喝过的酒,那酒具就归我。”

裴均一拍桌子:“今天就依你,要一饮而尽,滴酒不留,那空杯只要你随身能带走,全归你。”

十个斟满酒的银杯摆成一排,裴弘泰一扬脖一个干,杯就进入了他的怀中,一只又一只。接着喊了一句:“换大号杯!”在众人的加油助威声中,那些大号银杯也揣进怀里了。

这时裴宏泰瞄准了执酒官手里的觥。这是斟酒用的壶,圆肚圈底,兽形壶盖,可以斟上十来杯酒。他抄过来一只,嘴对着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这只觥也囊入怀中。

接着,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把一个大个的金制酒船里的酒喝干,把这只船也鼓鼓囊囊地塞进了衣服里。

裴宏泰的衣服里已经满了,他步履?跚地奔向一个叫”酒海”的东西。这是一个大型的盛酒器,也是银子做的。他举起来,一口气,将“酒海”里的酒喝了个精光。他把这个“酒海”放在地上,用脚使劲踩扁,卷成团,挂到怀前,大摇大摆地直奔驿站而去。

裴均损失了一大批酒器,心疼不已。可是他更担心的是自己的侄子别喝出什麽毛病来,宴会一散,他就派人去看望裴宏泰。这时的裴弘泰正在哼着小调,拿着称一件一件称他的战利品呢,有二百来两。

26、浮一大白:说起罚酒,这是中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罚酒的的始作俑者,是战国时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他还由此发明了一个成语,叫“浮一大白”。

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即位,他礼贤下士,闻过则喜,知人善任,连败秦齐楚,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有一次魏文侯和大臣们喝酒,过了好大一会儿,推杯换盏,你敬我陪,大家都有点醉醺醺了。可是拘于魏文侯的威严,这酒喝得有点沉闷,热闹不起来。于是他想玩出个花样,活跃气氛。

他发话了:“从现在起,每个人喝的杯子要检查,必须滴酒不剩,谁要是留了一点,就浮一大白!”他其实是想说“罚一大杯”,可是喝到这个地步,舌头硬了,嘴也不听使唤了,他自己还没觉察出来,继续吩咐执酒官公乘不仁:“你负责验杯,查到者罚酒!”

“浮一大白”?一开始大臣们听着都傻了,但他们很快就醒悟过来,一起呼应着:“听大王的,饮不尽者,浮一大白!”果然有几个大臣酒喝得不净被罚了大杯。

魏文侯兴致勃勃,不小心却被明察秋毫的执酒官查出剩在杯里的一滴酒。于是公乘不仁举起一只大杯,小心翼翼地送到他面前:“大王,也要浮您一大白了。”文侯面色不快,视而不应。站在旁边的侍者上前一步,说:“大王已经醉了,不仁你可退下。”

公乘不仁继续举着杯子:“《周书》上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今天大王定了规矩,自己不服从,将来怎麽能让大臣服从大王的规矩?”

魏文侯说:“说得好!这一大白我认浮!”举起大白,一饮而尽,然后说,“公乘不仁你升官了,以后为上客。”

由于魏文侯酒醉嘴不听使唤的一个口误,竟然流传千古,将错就错,以讹传讹,我们的词典里又多了一个成语“浮一大白”,有时又叫

“浮以大白”。酒场上用这个词,文雅、有品味。有的人甚至推而广之,把自己满饮一大杯酒,也叫“浮一大白”。

27、金貂换酒:贺知章金龟换酒招待李白的典故感人肺腑,流传千古。还有一个典故:“金貂换酒”,则是另一番味道。主人公是晋朝时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阮孚。

阮孚其貌不扬,且又不修边幅,整天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提着个酒罐子,喝得醉醺醺,招摇过市。但是他学富五车,机智幽默,聪敏诙谐。于是被皇帝召到身边,做了几个小官。可是他真正的爱好,一是收集木屐,二是迷恋杯中之物,钱都扔在了酒馆,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

后来他官做到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经常出入皇帝左右。到了这个位置,官帽上有一个小金貂,作为装饰,这是皇帝的赏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一次他实在是酒虫挠心,馋得发慌,可是手头没钱,店里又不给他赊账,就把这个金貂摘下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给店小二换酒。店老板一看这是个稀罕珍贵之物,也就收下了。

以物换酒,阮孚大概是史书确有记载的第一个。既然是第一个,就有了成语”金貂换酒”,用来说一个人旷达傲世,放纵不羁,视地位为粪土。

28、 醉赋险韵:酒能迸发灵感, 焕发才华,使奇思泉涌,变短为长,有典故为例:

这个典故发生在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梁武帝是个文人皇帝,每到宴会上,都要出题赋诗,大臣们个个都得献艺,饮酒赛诗,以诗佐酒,诗

酒两兴,很有雅致。

天监六年(507年),梁将曹景宗和韦睿征战魏国,在徐州大败敌军,虏敌五万,全胜而归。班师回朝以后,梁武帝在华光殿举行盛大酒会,庆功犒赏。

和以往一样,他又要大臣们赋韵做诗了。当时的诗坛领袖,尚书左仆射沈约主持,由他分发韵脚,大臣们按韵做诗。整个宴会上,除了饮酒奏乐,觥筹交错,还有赋诗朗读,称赞叫好,热闹非凡,大家都是精神焕发,尽情尽兴.

只有曹景宗闷头不语,独自喝闷酒。这个宴会是为他庆功开的,可是风光全被别人抢去了。分韵赛诗,没他的份,人家在那里高声吟颂,评论赞赏,他插不上嘴。因为他是个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梁武帝给他面子,不为难他。

可是他心里憋气窝火,终于控制不住了,上步走到梁武帝跟前,说:”皇上,臣虽不才,也望赐诗韵一对,给臣一个献丑的机会。” 梁武帝知道他从来没玩过这一手,哈哈一笑说:“你的枪杆子拿的好,屡立战功,德高望重,耍笔杆子这事就让他们文人去闹吧。” 可是曹景宗?j劲上来了,站着不动,坚决请求赋诗。

皇上只好吩咐沈约,给他一副诗韵。沈约面有难色,原来那诗韵只剩下一对“险韵”,是“竞”、“病”两个生僻字,满朝人知难而退,无人问津。哪知曹景宗二话不说,“臣领了!”

当年曹植七步成诗,而今曹景宗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喝了七杯酒,诗就出来了:“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短短五言四句二十字,没有沙场激战,刀光剑影;没有金戈铁马,气贯长虹。但是,胜利的喜悦,字里行间;英雄的豪情,跃然纸上。 诗念完了,梁武帝惊叹不已,满朝的大臣赞不绝口,就连长于诗律的沈约,也叹嗟数日。此事此诗于是写入左史,千载流传,世人竞诵。曹景宗一介武夫,一辈子只写过这么一首诗,竟然字字珠矶,让人凛然起敬,除了生活的经历,也得感谢酒力给他的灵感吧。

29、自酿酬客:以自酿的家酒酬客,是别有一番雅趣,别有一番情调的事。苏东坡就是如此。

和很多文人一样,苏东坡一生坎坷,荣辱尝尽,他官作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却因新旧两党之争,屡遭贬谪,经历了宦海沉浮,文字之狱,饱受了浪迹天涯,漂泊不定。此时的他心如止水,万念俱灰,只有借酒浇愁,借醉排忧,自我解脱,扫除苦闷。他的乐观通达,怡然自适,靠的是天性,也是酒。

有一次他喝了一种土造的蜜酒,感觉甚佳,就请主人授以秘方。 他第二次贬到定州,学酿松酒,甜中带苦,这一次颇为成功,起名“中山松醪”,还写过一篇《松酒赋》。六十岁时他第三次被贬,到了惠州,又酿起桂酒,用生姜,桂肉作配料,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延年益寿,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之作,号“罗浮春”,于是写了《桂酒赋》,寄给友朋,竟然有一个陆惟谦,不远千里,赶来捧场,尝他的手艺。在海南,他又做 “真一酒”,据说是得到罗浮山道士邓守安的真传,对这个创造,苏轼情有独钟,写了《真一酒诗》《真一酒词》。

苏轼造了那麽多的酒,其目的无非是自酿自饮,自娱自乐,招待

一下好友,添点雅趣。他自己喝不多,却喜欢以自酿酬客,看着别人喝酒,特别是喝自己做的酒,欣赏别人的醉态,揣摩别人的感觉,借客人之口品味酒的神韵,把此当作一种乐趣。他自己呢,举着一个空杯,无酒当有酒,未醉当已醉,此种雅兴,这种境界,实为常人所不及。

30、绝缨之会:楚庄王在位二十年,是春秋时期“五霸”之一。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庄王平定了叛乱,问鼎中原,于是大摆酒宴,招待群臣,欢庆胜利,名曰“太平之宴”。

庄王兴致很高,说:“我六年忙于征战,没有击鼓欢乐,开怀畅饮了。过去大圣人周公有禁酒令,要我们记着商纣王以酒误国的教训,入夜不饮。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我看可以破一次例,就来个通宵达旦,开怀畅饮!

天黑了,楚庄王令人点起“兰膏明烛”,整个大厅通明透亮。为了助兴,他把自已最喜爱的妃子许姬叫来,给大家倒酒。这个妃子貌若天仙,风情万种,令人销魂。

突然,一阵狂风将大厅里的蜡烛吹灭。许姬猛然感到手被人抓住,拦腰拉了过去。她大吃一惊,奋力挣脱,顺手扯下了那人头盔上的系缨。这个许姬,被人占了便宜,却不动声色,悄然走到楚王面前,小声说:“刚才有人对妾非礼,妾已经取其缨络在手,请大王掌烛明查,揪出这个色狼,给臣妾作主。”哪知楚庄王高声宣布:“摸黑饮酒也挺有意思,先不要点起蜡烛,今天寡人要与你们喝个尽兴,谁如果还没有把自己的系缨扯断,就说明他没有喝痛快,那我就要处罚他!”

点起蜡烛以后,所有武将们清一色,都没有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