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乐美文网

神话研究现状 (精选范文)

神话故事2019-06-11 14:22书业网

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刘前红 (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 河南 郑州 451191)155摘 要: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她以引 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开放的人文理念赢得了世界文学的青睐。在西方 世界, 希腊神话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通过口语传播、 战争传播、 文学 而希腊神话在中 传播和艺术等途径和形式, 完成了其对外传播之旅。 国的传播, 除了西方传教士的传播, 主要集中在 “五四” 运动以后以周 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 也为 作人为首的一些文人的翻译和推广上。 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希腊神话 跨文化 传播2009年 第 六 期 学 术 平 台 — 文 化 传 播 希腊神话自诞生以来, 随着城邦之间的战争和古罗马帝 国的大扩张, 得以向外界传播。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 希腊神 话以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浓郁的人文 理念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同时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对其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则能让我们清晰地看 到希腊神话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我们从其跨文化传播的 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借 鉴。 一、 希腊神话简介 古希腊人在与大自然 希腊神话产生于人类的原始时代。 的斗争中, 对自然现象、 生老病死, 都感到神秘和难解, 于是 他们不断地实践、 沉思,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成了 自己的世界观。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岛后, 由于希腊半岛的 人口过剩, 古希腊人向外寻拓生活空间。在这民族纷争时他 们崇拜英雄豪杰, 于是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英雄故事。这 些民间创造的神、 英雄和人的故事, 世代相传, 被统称为希腊 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 神的故事 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 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英雄传 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 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半神半 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 英勇非凡, 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 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 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神话传说最初都是口口相传, 直至公元前七世纪才由大 诗人荷马整理,完成了荷马史诗—— — 《伊利亚特》 和 《奥德 赛》 记录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 , 战争的向外扩张, 希腊神话开始走出希腊民族和本土, 向外 界传播。 二、 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过程 “凡是传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从根本上讲传播无非 是信息流通的过程” ①信息流通的过程包括信源、信息、 。 信 道、 信宿等几个要素。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也就是作 为信息形式的希腊神话的流通过程, 其信源、 信息不言自明, 信宿是希腊以外的民族和地区。信道, 又可以说成传播的媒 介或传播方式。希腊神话跨文化传播从其民族之间的交融开 始, 通过口语传播、 战争传播、 文化传播、 艺术传播 (其中包含 绘画和影视传播) 和体育等多信道、 大范围、 长时间的 雕塑、 交错传播, 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 希腊神话通过口语向外传播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 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 还包括整 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 亚平宁半岛和小亚 细亚等地。讲希腊语的民族在公元前二千年从巴尔干半岛迁 移到希腊半岛及其邻近地区。在希腊形成文字以前, 各民族 主要通过代代口耳相传来传播本民族创造的神话故事。当时 作为希腊共同语的雅典语为神话的口耳相传提供了传播基2009 年第 6 期 (总第 58 期)

学术平台 —— 文化传播 —础。 雅典语的使用范围, 远超过希腊的疆界。 在亚历山大大帝 远征以后, 雅典语的使用范围曾东达印度。同时古希腊人在 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也通过口耳相传将希腊神话故事传播 到其他民族和更远的区域。他们同临近的埃特鲁斯坎人交 往。埃特鲁斯坎人根据希腊文字创造了字母, 形成了自己的 雕塑及绘画风格, 尤其他们根据希腊神话发展了以人神为基 础的宗教信仰, 并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来的仪式。所有这 些后来都被罗马人继承了下来。口耳相传的传播方式一直延 续下去。公元 97 年, 西汉大将班超派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 达到波斯西部边界后, 准备渡海前行。波斯的船员告诉甘英, 渡海需耗费十日,“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 且 数有死亡者” 。据 《史学月刊》 刊文考证,希腊神话中的海妖故事与此完全符 合。古代波斯和希腊交往密切, 熟悉希腊神话。②神话故事从 希腊传到波斯, 又借波斯船员之口传到中国。 2、 希腊神话在战争中对外传播 “从传播的角度而论,民族战争和宗教战争最具文明扩 散功能。在这两类战争中, 文明的交往以冲突、 碰撞的形式发 生, 同种同教、 异种同教、 异种异教的民族之间在残酷厮杀的 同时, 不自觉地传播着各自优秀的文明成果” ③希腊神话就 。 在民族战争中开始向外传播。在荷马时代末期, 古希腊地区 的城邦国家纷纷建立, 并开始向地中海沿岸扩张。在希腊城 邦向外扩展的同时, 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 的艾奥尼亚希腊诸邦。波斯军队进驻爱琴海和黑海地区。经 过两次希波战争, 希腊最后取胜。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在战 争中相互交融, 希腊神话也得以向外传播。 频繁的战争在当时成为传播希腊神话的重要途径。随着 战争的推移, 神话传播的范围逐渐扩大。 国 , ) 直至多瑙河流域的达齐亚 (今罗马尼亚) 成为当时帝国 , 核心地区使用的语言。5~15 世纪,拉丁语是教会统治下的 宗教、 文化和行政的语言, 又是西欧各民族间的交际语言。古 代拉丁文化是直接继承希腊文化的。通过拉丁语, 希腊语中 的丰富蕴藏传到了近代欧洲。而近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对美洲 地区的殖民统治也使得拉丁语在美洲得以传播希腊文化。基 督教普遍流传于欧洲后, 拉丁语更加深其影响力, 从欧洲中 世纪至 20 世纪初叶的罗马天主教为公用语,学术上论文也 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拉丁语的广泛应用为希腊神话的对外 文化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13 世纪, 文艺复兴” “ 运动蓬勃兴起, 其影响遍及整个欧 洲, 并持续了三百年之久。这个运动的主题正是古希腊文学 —人文主义。欧洲学者大量研究古希腊文学、 艺 中的灵魂—— 术。 由此, 希腊神话也得以在欧洲广泛传播。 随着羊皮纸的普 遍使用和书籍的出现, 欧洲许多作家、 诗人通过直接阅读关 于希腊神话的拉丁语书籍或译著来了解希腊文化, 从而为他 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英国小说家乔伊斯 12 岁起就熟读 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后来他借用希腊神话人物奥德修斯的 故事创作了 《尤利西斯》 。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诗人莎士比 亚、 弥尔顿、 济慈、 雪菜、 拜伦、 艾略特等人, 无一不从希腊神 话中撷取题材和思想, 譬如莎士比亚的 《特洛伊罗斯和克瑞 西达》 弥尔顿的 , 《失乐园》 济慈的 , 《恩底弥昂》 等等。17 世纪 末期, 法国作家费纳隆的小说 《忒勒马科斯历险记》 用希腊 , 神话为题材, 批评国王路易十四的朝政。现代法国文学大师 萨特的喜剧 《苍蝇》 通过俄瑞斯忒斯铲除暴君并为父复仇的 , 古希腊神话, 阐明了存在主义的哲理。德语作家卡夫卡的短 篇小说 《普罗米修斯》 、 《波赛顿》 都直接取材于古希腊神话。 就西方范围来说,古希腊神话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学发展源 泉。而这些影响巨大的诗人和作家通过从源头汲取营养, 使 他们的作品推动世界文学发展的同时, 也反过来实

现了希腊 神话的跨文化传播之旅。 4、 希腊神话的对外艺术、 体育传播 希腊神话也通过艺术载体向外传播。文艺复兴时期和古 典主义时期, 由于对希腊人文主义的追求, 希腊神话受到普 遍重视, 画家达 芬奇、 · 拉斐尔、 普桑, 雕塑家米开朗基罗、 贝 尔尼尼, 戏剧作家高乃依、 拉辛, 直至现当代一些艺术家, 都 以希腊神话为基础, 创造了许多杰作。贝尔尼尼表现太阳神 而战后的殖民统治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历程, 统治阶层 所带来的异文化无疑要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教育、 传播。罗马 征服希腊后, 希腊神话和以希腊神话为原型的罗马神话就通 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开始新一轮的对外传播。她们通过叙利亚 战争、 高卢战争又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区、 高卢地区 (约相当 于今天的法国 。④ ) 3、 希腊神话的对外文化传播 希腊神话由于罗马帝国的扩张得以大规模地传播, 其传 播的另外一个重要工具是拉丁语的广泛应用。在罗马帝国全 盛时期, 随着罗马人军事和政治势力的扩张, 拉丁语作为行 政语言传播到西地中海的岛屿、 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 (今法 阿波罗爱上女神达芙妮故事的组雕 《阿波罗和达芙妮》 既富 有舞台造型感又富于动感; 表现希腊神话故事中地狱统治者 之间爱情故事的 《普路托和普罗塞庇娜》 夸张而洋溢着渴望。 佛罗伦萨画派的桑德罗 波提切利的名作 · 《维纳斯的诞生》 表 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 风神、 花神迎送于左右 的情景。达 芬奇创作了 · 《丽达与鹅》 米开朗基罗创作了 , 《酒 神》 这些大师们运用神话主题作的画、 , 雕塑, 已成为人类文 化的珍贵财富。在心理学方面, 弗洛伊德借用杀父娶母的俄 狄浦斯王的故事创造了 “俄狄浦斯情结” 一词, 在精神分析中 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摄影技术和电视电影的出 现, 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艺术方面的应用, 使得希腊2009 年第 6 期 (总第 58 期)156

神话能够通过艺术媒介得以更加广泛地在全世界范围加以 传播。在影视方面, 根据希腊神话改编的电影 《特洛伊》 、 《木 等几十部影片通过全球发行也对希腊神话在当代的 马屠城》 对外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奥运圣火起源于希腊神话的典故, 更是让希腊神话随 着奥运会的举办而传播到每一个奥运会成员国和地区。 三、 希腊神话在中国的传播 西汉时, 出使罗马帝国的中国官员就从波斯船员那里得 闻希腊神话。16~18 世纪,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向 中国介绍西欧科学和哲学。 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 16 到中国传教, 他向中国人介绍了希腊人的数学和哲学思想。 运动后, 中国的哲学家和翻译家大力翻译古希腊 “五四”157较短, 除了佛教经典在中国得到传播和弘扬外, 外国的优秀 文化很少能进入中国。 这无疑不利于我们的文化建设。 为此,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坚持对外开放, 重视对外文化交 流和传播, 引进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尤其要注重吸收、 创新和 发展, 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 希腊神话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理念和开放精神是其能 够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希腊神话的传播效果更多体现 出来的是社会效益, 大众文学修养增强, 人文意识提高。因 区分, 选择那些优秀的 此,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 要筛选、 文化精髓予以引进和传播。在对外传播中, 要坚决传播中华 民族优秀的文化产品。同时避免在文化建设中出现只注重经 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短视行为, 譬如引进一些低俗的文 化书籍、 电视剧等。 4、 希腊神话的传播得益于拉丁语的广泛应用。 同时从英 语在中国的来看, 无论是作为语言还是产业, 英语都对 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也应该 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此, 加强中文的对外推广, 使之形成产业链, 从而拉动国内经济 发展。 5、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希腊神话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 的喜爱。我们可以利用希腊神话对世界民众的吸引力, 借鉴 外国优秀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结合中国实际大力发展关于 希腊神话的文化产业, 譬如开发相关的网络游戏、 电视剧、 戏 绘画等。同时也要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影响力, 重 剧、 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注 第5页 ②张绪山: 《西使大秦获闻希腊神话传说考》 , 《史学月刊》 , 〔J .2003 年第 12 期 〕 ③展江: 《战争与早期新闻传播的渊源》〔J 《国际新闻 ,〕 . 界》 2000 年第 5 期 , ④当时的高卢地区是以比利牛斯山、 阿尔卑斯山、 塞文山、 莱茵河和罗纳河为界, 周长超过 3000 英里的地区 (除了部 分同盟者的城市 , ) 也是古罗马的一个行省。 ⑤姜飞: 《试析当前跨文化传播中力量的博弈》 〕 中固 , 《 〔J . 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年 9 月第 5 期, 114 页 , 第 参考文献: 1、 [英] 阿诺德 汤因比著,徐波等译: · 《人类与大地母亲》 ,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2、 邹燕: 《论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 , 《沈阳大学学 〔J . 报》 2002 年 9 月第 3 期, 48 页 , 第 3、 刘爽: 《谈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 , 《艺术广角》 〔J . , 2008 年第 3 期, 54 页 第 4、 《谁将希腊文明传播到中国?》 , 《中国图书商报》 〔N〕 . , 2008- 9- 2 http:/ / baike.baidu.com/ view/

5952.htm.2008- 9- 23 5、 释: 哲学和文学著作, 而且中国学者开始研究希腊神话。希腊神 话开始在中国得以大幅度传播。周作人可谓是 “五四” 运动后 推介古希腊神话作品的第一人。周作人高度评价希腊神话, 、 《神话的典故》 、 《希腊的神话一》 、 《希 写下了 《神话与传说》 腊的神话二》 、 《希腊的神话》 等文章, 介绍希腊神话; 同时, 他 还热心翻译希腊神话, 如英国人劳斯所著 《古希腊的神、 英雄 与人》 阿坡罗陀洛斯的 , 《书库》 。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许多知 名的文人都表现出对希腊神话的倾心, 如茅盾、 郭沫若、 郑振 《神话研究》 。而郑振铎也是我国较早 铎等。茅盾还著有一本 译介希腊罗马神话的作者之一, 他在 20 世纪 20 年代旅居英 《希腊罗马神 伦时, 曾根据欧洲学者的研究成果整理编译了 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和 。这些作 家的译著和对神话的推崇加快了希腊神话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文学书的普及以及高 等学校西方文学课程的开设,希腊神话更以其动人的故事、 开放的理念赢得了学子的喜爱, 在中国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深 入的传播。 四、 希腊跨文化传播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借鉴意 义 希腊神话开创了西方文化的先河。作为文化的源头, 她 又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地向外渗透和传播, 从而推动世界 文化的发展和超越。纵观希腊神话的跨文化传播过程, 她对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许多重要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 “ 遗产, 如口传历史、 表演艺术、 风俗习惯、 节庆礼仪等, 都是文 化认同的结点和标志, 是维系民族社区存在的底线” 希腊 。⑤ 2009年 第 六 期 学 术 平 台 — 文 化 传 播①李彬: 《传播学引论》 , .北京: 〔M〕 新华出版社, 1993 年, 神话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标志, 她超越了希腊民族而获得了欧 洲民族的普遍认同。从文化层面来讲她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 因素之一。欧盟在经济一体化方面由于文化的认同而减少了 摩擦, 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重视文化建 设的力量, 尤其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重视中国优秀文化对亚 洲的影响,从亚洲入手取得跨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新突 破。 2、 从希腊神话的传播过程来看, 外国文学对希腊神话的 借鉴和吸收, 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而我国由于历史上各朝代对外交流的范围较小和时间2009 年第 6 期 (总第 58 期)

三、神话的历史演变及审美认识比较

1、神话体系的零散与系统

从保存的典籍中, 可见希腊神话具有连续性和极大的广泛性。当然中国古代神话也很丰富,但是相对与希腊神话的完整系统,中国神话就显得零散了,只剩下一些零星的片断分散在古人的著作里。为什么中国神话仅存些零星片断呢?多数研究者引鲁迅之言: “一者华土之民, 先居黄河流域, 颇乏天惠, 其生也勤, 故重实际而轻幻想, 更不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 孔子出, 以修身齐家平天下等为教, 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 俱为儒者所不道, 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 而又有散亡&8943;&8943;”[19](P21-22)然后借用鲁迅的话从原始初民的生活态度和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神话零散的原因进行阐释。

但是鲁迅只是从中国神话方面进行剖析,而希腊神话为何会如此完整呢?有人就从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第一,由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为了争夺更好的生存空间, 人们竞相斗争,战争使得社会的人口和种族结构发生变化, 神话随着人口的迁移而此消彼长, 没形成完整体系。而在古希腊神话的发展中,由于希腊先民们在对贫瘠土地的开垦中, 在与变幻莫测的大海对抗中形成了善于幻想的意识形态, 这种富于幻想的精神反映在神话上, 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系统性。第二,中国自殷周以来,王室就有了专职史官来记史,许多神话在述史中被排除, 使得保存下来的神话不成体系。而当罗马占领并统治了希腊后, 希腊神话并没有随着铁蹄的践踏而消亡, 反而罗马神话与希腊神话不断融合, 从而保证了希腊神话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然而以上的观点在王毅的眼里却成了对“中国神话贫乏论”的支持,在他看来,中国治水神话和希腊战争神话一样处于民族神话的中心。他以我国首届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文俊提出的“中国传统的学术研究?以问题为中心?,而西方以体系为圭臬”的观点为基点,引申得出中国治水神话被“以问题为中心”的上古学者分散记载于各种古籍中所造成的“表象上的零散, 是文化特色的标志, 而不是文化落后的标志。”[20]

2、对后代审美认识影响的差异

张沁文在他的《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现代视野下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之比较》中认为谢选骏在《神话与民族精神》一书第五章“民族精神的表现”里所概括的两个方面最有代表性。“第一方面,中国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尊“德”;希腊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崇“力”。第二方面,中国神话的基本精神体现为“天命”观念;希腊神话的基本精神体现为“命运”观念。”[21](P208 —234)

也有人从神话对两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影响出发指出,“中国神话崇奉神灵,对人性反而漠视了,虽然培养了中华民族忠诚、服从、崇上、畏上等集体精神特征,但缺乏挑战意识、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的人格精神。而希腊神话注重现实人生,将神灵世俗化,充分肯定和赞美人性、人的尊严和美丽,使人和人性、自由和平等等文化价值在西方文化的深远背景中得到加强和放大,所以才有历史上和当代西方世界中关注人和人性、捍卫自由和平等的悠久传统。”[22] 还有人从中希神话对人体审美的认识探讨人的本质观念。中国神话观念不以人为本, 根本不重视人体之美,也不能充分认识到人的本质力量,所以中国画历来以山水花鸟画为主,根本不涉及人体艺术。而在古希腊人看来,“人的思想精神是崇高伟大的,人的外在人体同样富有艺术的魅力,他们将人体作为一种艺术,甚至是一种美的极致。”[23]古希腊人这种对人体艺术的欣赏与赞美的观念,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绘画、雕塑、建筑、体育、摄影等艺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者们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用古希腊史诗中的神话和中国历史著作中的神话进行比较, 无论是起源与内容的比较,还是神的形象的比较,都有“中国神话贫乏论”的倾向。而关于神话的历史演变和审美认识方面的比较,更是推出了中国神话体系零散和中国神话历史化两个最常见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是否客观准确呢?对于这个问题却鲜少有研究者去考察它,即使有王毅为代表提出质疑,但是他只是在“问题中心论”这里作文章,仅仅比较了“中国洪水神话”与“希腊战争神话”的中心问题,始终缺乏从更高的理论水平上进行反驳。而且大多数中国神话学者更关注如何让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和希腊神话同样的形态,既消除西强中弱而引起的民族自卑感,满足民族虚荣心,又建立所谓“新文化”,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这样就使中国神话研究甚至在与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上始终停留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最多也只是将它们细化了而已。

当然,并不是说将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进行比较研究不好,毕竟中国神话的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借用西方神话研究理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发现了神话,使中国人找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这的确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拘泥于用西方的人类学理论在中希神话比较上关注我国古代神话主要是汉族神话没有发展成史诗的原因,而忽略了神话的本质,这样的研究始终有失偏颇。

事实上,要真正研究神话学,文献资料的搜抉和考证与田野调查资料的比附与旁证这两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在文献资料方面,吕微曾经比较了《吕刑》与《汤诰》、《非攻》、《楚语》和《山海经》中记录的蚩尤作乱神话,结果显示:“成书于商朝初年、早于《吕刑》近千年的、同样讲述?蚩尤—三后?神话的《汤诰》就已经充分?历史化?了,这提示我们,中国神话的?历史化?性质可能原本就是汉语神话的?本来面目?之一。”[24]而历史学家钱穆1939年写成的《中国古史大纲》第一章《近代对上古史之探索》的第一方面是:“(某些)古史实经后人层累地遗失而淘汰。”也就是说许多上古史已经丢失,时代越早丢失越多。因为文献遗失,今天见到的上古史记录不全,所以才被误以为是后人伪造。这些事实的存在,实际上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特点

的表现———不严格区分神和人类,神和人相互转化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从中国文化的立场出发,从中国文献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西方现代神话概念出发,就不需要假设所有中国上古史是由神话经过历史化转化而来,也不需要假设中国神话经历了普遍的历史化,因为,中国神话本来就和历史交融在一起,只是历史家强调其人类身份,宗教家和巫师强调其神灵身份,并且各自做了记录而已。

正因为很多远古文献资料的遗失,导致神话学的研究缺乏有力的论据,这的确是中国神话研究难于希腊神话研究的重要原因,所以,客观真实的田野调查是弥补资料缺失的重要途径,即使是体系完整的希腊神话也需要这一途径来查漏补缺,毕竟在其成体系之前也在各个岛屿间流传着不同的神话版本,有的甚至至今仍无法考证。中国神话学只有在今后的神话研究中注重自身理论的创新,同时西方神话研究理论也在不断完善,中希神话的比较研究才进一步深化,得出更符合各自民族精神的发展和本质的研究成果。这样一来,对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 易中天. 艺术人类学[M] .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李娅菲. 人的神话与神化的人———中西神话比较探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0 卷第3 期. 2003 .5

[4]宋皓.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宿州学院学报.第21卷第3期,2006.6.

[5]张丽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相似性浅析.哈尔滨学院学报.第25卷;第2期.2004年2月

[6]刘忠洋.对中西神话神的形象相异性的追问.求索/2006 /1.

[7]郭璇.希腊女神雅典娜的起源、演变及影响[ J ].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5.

[8]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几个文化圈的比较.[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

[ 9 ]泰纳谢. 文化与宗教[M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0]董新祥;中西神话中神的形象与“天人观”差异;2007年第9期;山东社会科学.

[11](英)维罗尼卡·艾恩斯.神话的历史[M].广州: 希望出版社,2003.

[12](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3] (法) 丹纳. 艺术哲学[M] . 傅雷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4] 列宁. 列宁全集:第38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 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社,2001.

[16]杨宇发;希腊神话的艺术化与中国神话的历史化——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走向之比较;第23 卷;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年9 月

[17]吴婷.试论中西方宗教与神话中的女性地位异同.2007 年第2 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18]李舒燕1,马新广2.希腊神话与中国上古神话中海神形象之比较.第8卷第1期;2007年3月;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19]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0]王毅;中西神话土壤与中国神话典型形态——兼论“中国神话贫乏论”的缘由;中华文化论坛 2005· 2

[21]谢选骏. 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22]张沁文;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现代视野下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之比较;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2 月;第25 卷第1 期

[23]张建佳 神化与人化———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差异;2006 年12 月;湘南学院学报;第27 卷第6 期.

[24]吕微. 现代神话学与经今、古文说———《尚书·吕刑》阐释的案例研究[A ]. 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观照[ Z].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诉讼

Copyright @ 2012-2024华乐美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